“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在我们最青春的日子里,携手做着最骄傲、最浪漫的事。”江松阳和陈姝雅一同说道。
从浙江到日喀则,地图上横跨大半个中国,行程近4000公里,海拔从浙江的不足50米上升至4500米。但是,他们克服了长度与高度,在这座“最如意美好的庄园”中书写着他们的夫妻情和爱国情。
江松阳、陈姝雅分别是我校信息科技学院2017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2019届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大四那年,江松阳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了针对毕业生的援藏计划,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东部来到西部,从学校迈入政府单位,这期间跨越的不仅是时间、距离,还有成长的门槛。“如何融入一个文化差异显著、语言交流不通的乡村?如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江松阳被选派到南木林县达那乡政府监察部门时最困难的一件事。
为尽快融入基层生活,江松阳坚持“一身土、两脚泥”,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为村民寻找水源;通过“蹭翻译”、比手势聆听村民意见,了解村民难处,解决村民问题;到拉萨、日喀则等地学习工作技能。
五年时间里,江松阳到过海拔5000米村居查看危房情况;在大年三十挨家挨户排查安全隐患;走过达那乡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就这样,他从最开始的不太熟悉,到现在村民们的真诚以待,渐渐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中,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被江松阳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所打动, 2020年11月,陈姝雅毅然辞去了身边朋友都羡慕的白领工作,紧跟他的步伐来到来到西藏南木林县完小,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和江松阳一起建设西藏、奉献青春。
当问及为什么来西藏时,她说道:“身为青年,不应该被短暂的利益所左右,更应该看到社会的迫切需要与自身的长远发展,成为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尤其西部的孩子们更需要好的教育。”
通过一年的努力,陈姝雅俨然成为孩子们的“大姐姐”,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他们都相处融洽。“陈老师是一位非常民主的老师,通过她的分享我们知道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了解到以往不曾接触的世界!”学生白玛曲珍说道。
即便高原缺氧,血压没下过一百;即便条件艰苦,缺少直用水;即便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但幸福多过苦涩。陈姝雅经常和江松阳诉说工作上的点滴,“这里的学校很是让我喜爱,领导们的工作方式各有风格,对我而言,不是羡慕他们的位高权重,而是打心底里佩服他们的坚持,他们也成为了我工作中的榜样。”
援藏期间,陈姝雅和江松阳主动结对帮扶四名建档立卡户,每年定期送去助学金和生活物资。为了不让大学生因为贫困而断了求学之路,他们还会每月对一名大学生进行生活补助。援藏工作不易,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两个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浪漫。
“珍惜在校的每一刻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心存梦想”,这是江松阳对母校学子的真切祝福。
如今的他们把西藏当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精心耕耘,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大美西部,让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尽情绽放。愿每一位树人学子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西部”,眼有星辰,心拥山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